余氯在线检测仪通过在电极间施加恒定电位,测量余氯引起的电流来确定浓度。该方法响应快、适合在线连续监测,但对电极状态、样品pH、温度、流速及杂质敏感。为保证测量准确性与设备稳定运行,掌握科学的安装、校准与维护流程至关重要。
1. 选点原则:选择代表性取样点,避免气泡、悬浮物直冲和强扰流位置;便于检修与标样比对。
2. 进样方式:优先稳定旁通流或稳流器,必要时加预过滤(5–50 μm)以防颗粒堵塞。
3. 环境控制:避免强光、冻融、高温或强电磁干扰;室外安装应防雨、防晒、防结冰。
4. 电源与接地:保证稳定电源并做好接地,信号线与强电线分开铺设,防止干扰。
检查电缆、取样管、滤芯、密封圈与电极外观;确认无裂纹、污染。
先启动取样流并排除气泡,再按厂家推荐顺序上电;通电后让设备预热并稳定(数分钟到数十分钟)。
若系统配有试剂泵或冲洗装置,确认供给压力与流量正常。
校准类型:建议进行零点(去氯水)与跨度(已知浓度标准溶液)校准。
校准频率:一般环境下建议每周或每月校准一次;污染严重或法规要求点应提高频次。每次校准均记录温度、pH与操作人。
交叉验证:定期用DPD比色或实验室方法交叉比对(至少每月或每次重大维护后)。
日常(班/日报)
目视检查读数、报警、进样流与滤网;清除明显污物与气泡。
每周
清洁滤芯/取样口,检查稳流器与供样管路,记录读数趋势。
每月
执行零点与跨度校准,清洗电极表面(物理或化学清洗),并与实验室方法比对一次。
每季(3个月)
深度清洗、更换隔膜或磨损件,检查参比电极性能,必要时更换。
每年
全面检修与性能验证,更新固件、评估电极寿命并更新维护日志。
机械清洗:优先使用软刷或专用清洁装置去除生物膜与沉积物。
化学清洗:使用厂家允许的弱酸(如稀释柠檬酸)或专用清洗剂,避免强氧化剂或有机溶剂直接接触电极和膜片。清洗后应彻底冲洗中性化。
耗材:常备密封圈、隔膜、参比电极、滤芯与标准溶液,按性能退化或厂家建议更换。
pH 影响:余氯以 HOCl/OCl⁻ 形式存在,pH 变化会影响测量,建议同时监测 pH 并做温度/ pH 补偿。
温度影响:开启温度补偿或在校准时匹配现场温度。
溶解有机物与浊度:高有机负荷或浊度会消耗余氯或污染电极,需预处理或频繁清洗。
干扰化学物:氨、溴离子、亚硫酸盐、亚硝酸盐等会干扰测量,必要时并行化学处理或采用并行检测方法确认。
气泡问题:气泡会导致信号波动,确保取样管无气泡并设置排气口。
读数为零:检查流路、有无气泡、参比电极是否失效或断线,用DPD法确认样品是否确实无余氯。
读数突增或不稳:排查气泡、电磁干扰、膜破损或强氧化物进入。
基线漂移:多为电极污染或参比电极老化,建议清洗并校准或更换。
信号噪声大:检查看是否接地不良、线缆松动或流速不稳。
维护时佩戴手套、护目镜与防护服,按规定存放清洗剂与标准液。废液按环保规定处理,不随意排放。电气维护先断电,遵守电气安全规程。
Q1:与DPD比色法哪个更准确?
A:在线便于连续监测,但受现场干扰较多;DPD为化学比色法,适合作为校准与交叉验证工具,两者结合效果最佳。
Q2:电极多久更换一次?
A:依据现场水质与使用频率而定,高污染或高浊环境中电极寿命会缩短。常见做法为每3–12个月检查并按需更换。
Q3:为何校准时要注意温度和pH?
A:温度与pH会改变电化学反应速率与HOCl/OCl⁻ 比例,直接影响电流信号与读数准确性。
余氯在线检测仪是连续监测余氯的有效工具,但要保证数据可靠,需要规范的安装、稳定的取样、定期校准与科学维护。建立书面《日常检查与维护清单》、保留详尽校准与维护记录,并与实验室方法定期比对,是降低风险、提高数据可信度。
上一篇:浊度仪存放注意事项与维护指南
下一篇:COD检测仪使用寿命延长指南